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只要考第一名就奖励你游戏机”:多少家庭,正在用“交易”毁掉孩子未来

初中语文 2023-02-13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育 Author 教育编辑部

你的语文学伴,每天17:00不见不散!

作者:教育编辑部  

来源:教育(ID:edu618)

小于老师说
       

写完作业可以看动画片


考了100分奖励玩游戏


成绩有进步可以奖励一个想要的玩具……


长此以往,孩子渐渐对学习有点抵触了,没有奖励就不想学,甚至以此为条件向父母提要求。


“妈,我想玩半个小时游戏好不好?”
“只要你先把作业写完就让你玩。”
类似的对话经常发生在表姐家中。


小侄子今年上五年级,表姐为了提升孩子学习效率,总是采用交易的方式激励孩子努力学习:
写完作业可以看动画片,考了100分奖励玩游戏,成绩有进步可以奖励一个想要的玩具……
长此以往,表姐却发现孩子渐渐对学习有点抵触了,没有奖励就不想学,甚至以此为条件向父母提要求。
自此,小侄子完全把学习当做了父母交付的任务,而不是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。
表姐也曾苦口婆心,忍不住时也会大吼大叫,可孩子却左耳朵进,右耳朵出,油盐不进。
看着孩子成绩逐渐下降,表姐愁得不行,也实在想不明白:
明明有奖励,孩子为什么还不愿意学习呢?
其实,完全是因为父母频繁地用“学习”和孩子做交易,只会让孩子认为学习不是自己分内之事。
学习本是孩子自己的事,父母好心的干预,却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为父母而学,也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。
人生是场马拉松,父母永远只能陪跑半程,
交易式育儿,孩子前半程或许能在父母的激励下极速前进,可当离开父母,就极其容易丧失动力,因此一蹶不振。

01交易式学习为何越来越不管用

一旦采用交易式学习,父母一开始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,但后来却会慢慢发现,这一招也会有失灵的时候。
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爸爸倾诉自己的烦恼。
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,从儿子小学三年级开始,爸爸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,便以成绩为筹码和孩子做交易,只要考得好就能有奖励。
随着孩子越来越大,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,爸爸也“被迫”不断给奖励加码,奖品也逐渐从小时候的玩具到游戏机,再到新款手机。
渐渐地,这些物质奖励对孩子的吸引力越来越低,父母每次说要给他什么奖励的时候,孩子也总是不以为然,对待学习更是不如从前认真。
其实,当父母把孩子的学习好坏等同于一场交易时,就意味着直接将学习等同于一件痛苦的事。
只有写完作业才可以看电视,在孩子眼中,看电视代表着快乐,那么写作业就一定是痛苦的,不然父母为什么要以此作为交换呢?
父母看似给了孩子一个激励,却也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隐患,让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抵触,自律更是无从谈起。


那难道作为家长不能适当给孩子一些奖励吗?
当然不是,只是需要注重“奖励”的形式。
对孩子来说,精神奖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重要。
孩子的确会对一些物质上的奖励有所渴望,但相比之下,他们更想得到的是父母的爱。
如果父母总是拿物质奖励作为交换,孩子也会误以为父母喜欢的只是那个成绩优秀的好孩子,而不是那个真实的自己。
因此,当孩子有了进步,考出了好成绩,父母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:
例如陪孩子看一场他喜欢的电影,或者带他来一个简短的旅行,孩子所获得的快乐和温暖会更胜于金钱换来的物品。
02交易背后的被动前进
永远比不上自主向前
有一句谚语:爱挑的担子不嫌重。
在学习上同样如此,只有孩子主动向前,才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得轻松、走得更远。
高中时班上有一位学霸,次次全校前十,高考也不负众望进入了重点985的名牌专业,可过了几年,再听人提起,却是他已经被大学清退的消息。
原来,他在高中时学习之所以那么好,全靠父母的全方位监督,以及对他考好后一次次的奖励。
上了大学,再也没有人监督、鞭策和引导,他也就越来越放纵,逃课、挂科,直到被退学。
父母以奖励作为诱因,希望能够带领孩子走得更快,
却无意中让孩子在被动前进中养成了依赖心理,也忽略了,唯有孩子愿意主动去做,才能够有所成就。


纪录片《中国少年故事》中有这样一位出色的女孩——陈思凝。


仅有11岁的她,就入选了北京八中的少年班,而这个少年班堪称天才班,这里的孩子将在4年内完成初中3年和高中3年的全部课程,为高考做准备。
而且,只要踏进这个少年班,几乎就相当于成为了国内顶尖高校的预备军。
在镜头面前,陈思凝相当沉稳,自己的时间安排,什么时候学习,什么时候休息都井井有条,根本无需父母操心。


纪录片上面的弹幕也是一片羡慕:人家是怎么养出这么自律的孩子的?
妈妈的秘诀却是:
做一个“局外人”,让孩子自己去找错误、找进步的方法,以免孩子养成依赖心理,从而自主向前。
这也是思凝妈妈屡次提到的“内驱力”,即自我驱动的能力。
毕竟,人唯有自己努力向前,才能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,父母在放手的同时,也让孩子形成了一生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成长动力。
03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一定要做好这两点

有人说,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,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。
既然注定要分离,不如给孩子成长的内驱力,让他在人生中主动成长,不断向前。
想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,父母首先要在教育中注意鼓励孩子,培养孩子的信心。
但鼓励与夸奖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——夸过程,而不是夸天赋。
比如,“你最近比以前做作业更认真了,真棒。”而不是,“你真聪明。”
在父母的鼓励下,孩子对自己会更加有信心,
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会获得成就感,从而愿意学习,也能够体会到成绩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喜悦。


其次,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。
樊登曾在书中写道,自己家里的所有电子产品都不上锁,更不会想尽办法阻止孩子看电视、用手机,而是完全相信孩子的自控能力。
在父母的信任下,樊登的儿子对自己也有相应的规划,例如一周可以玩几个小时电子产品,过了时间自己主动放回去,十分自律。
父母的信任就好比迷雾里的一束光,孩子不仅能清晰地看到未来,
更能够感受到温暖的力量,也会从心底里认可自己,从而更能够约束自己。
但是,很多父母也会和孩子“签订合约”,孩子有时候却忍不住“毁约”。
原因只在于,父母与孩子签订的是“无效合约”。
很多时候,约定的内容主要以父母意愿为主,孩子被迫执行,当然难免毁约。
因此,父母在与孩子达成约定之前,一定要仔细倾听孩子的心声。
要知道,大人更看重如何解决问题,而孩子更在意自己的感受是否被看到。
只有让孩子充分参与到约定当中,双方达成共识,约定才算奏效。
同时,制定约定时,父母应尝试不以结果为衡量,而是将过程和孩子的进步作为标准。
例如,原本和孩子约定期末必须考到第几名,孩子为此十分努力,但结果却不尽人意,
此时,父母就应该将孩子努力的过程作为考核标准,而不是没有达成目标的结果。
唯有如此,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,也更能在今后的学习中,奋起直追。
学习,是孩子的事情,父母无需越俎代庖,只需以爱滋养,给孩子足够的信任,孩子便能相信自己,也更有可能自控自律。
愿所有父母都能给孩子无条件的爱,只有信任,没有交易。
最后,让我们一起点亮【在看】,分享出去,

*作者:陈千朵。来源:教育致力于为0~15岁儿童打造前沿、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,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、跟进教育部政策,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。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,转载请联系微信号(ID:judushu)授权。

初中语文(chuzhongyuwen100)

 小于老师写在最后 

初中语文(chuzhongyuwen100)

点亮“赞”和 “在看”让孩子在阳光下自由地享受温暖,享受成长,享受爱。


期待同学们在下方留言打卡xx天,顺手分享、点赞,让我看到你们的坚持!同时,有想说的话告诉小于老师哦~

初中语文(chuzhongyuwen100) 致 :与有荣焉。星标“初中语文”,小于老师等你



【版权说明】*作者:陈千朵。本文来源于教育(ID:edu618),教育致力于为0-15岁儿童打造前沿、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,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、跟进教育部政策,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。

【初中语文\家庭教育】

◆ 对眼睛最好的六种食物,一定让孩子多吃(附实用护眼方法!)

◆  “一半的初中生上不了普通高中!”教育部门又发通知,家长炸锅了

 北大一等奖作文《卖米》看哭无数人:原来有些人只是活着,就已花光所有力气


戳 阅读原文,0元领在线一对一课程

若喜欢,分享 点赞 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